赵之行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立亭下候,目捕青衫落拓,上前一礼,“楚先生留步。”
楚归宁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 应声驻足,回礼“有礼,阁下这是?”
赵之行 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 躬身亦揖,温润有礼“小生赵之行,久慕楚先生高名,近闻楚先生有意于四方馆内畅论当朝局势。小生虽是无名之辈,却也存报国之心。故特来求教。” 侧身让道,示意亭中,茶滚炉烫,咕嘟咕嘟,有白气升腾“小生早已将茶备好,只未知是否有幸得邀楚先生与小生一同煮茶论道?”
楚归宁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四方馆领议之事并非只一人,今日赶巧轮空便应了所请移步亭中。
入座一番寒暄互通门第姓名,既已应邀便之言“四方馆向来众议众言,赵兄此番可是有何不便?”
赵之行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待人落座,挽袖提壶取杯,闻言掌下一顿,即复如常,斟茶入盏,轻置人前,温声示意,“楚先生,请——”
至于所问,不由思及近来所闻诸多,掩于袖下掌指紧攥,面色却如常,“楚先生,以为扶桑如何?”
楚归宁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闻之一哂“扶桑与大齐一衣带水,但楚某却并未去过。东西两市倒偶见扶桑商人,书院僧寺中也有口音拗涩的求学之人……大齐史上邦交,既有臣属包藏祸心,亦有敌对施以援手。不过我想,这些大抵都并非全貌。”持盏闻香“楚某以为,若论扶桑如何,还要问是血统上的扶桑还是文化上的扶桑。”
赵之行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“血统…文化,”口中低喃四字,未知何由颅内浮现各种声音:斥责、哭喊,追问…分明过去数年,早该遗忘。
一瞬阖目,以定心神,而不过片刻,再睁眼时已无有波澜,“抱歉,是小生失礼了。”
复只起身,朝人躬身一礼,郑重万分,温和如故,“恕小生愚钝,还请先生赐教。”
楚归宁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见人起身,亦拱手相让。见人步态形容想必非富即贵,只是年纪轻轻眉宇间却难辞思虑。
心结易结难解,既有缘相逢便也不斥交浅言深。臂搁于桌沿,倾身诚意“楚某以为,今人对扶桑的释义过于单薄,对齐人的释义亦同。”
远目亭外似有感慨:“生于大齐居于大齐,有份身籍文牒…便算是齐人了,于是乎自然于两国邦交,民族尊严家国之事上便有一定立场,便可以齐人自居结党排除异己。”稍一顿,回迎人目光笑了一笑“这样做人,是齐人还是扶桑人,又有什么区别呢?”
赵之行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对人笑目,话中意味引人一怔,“区别…”由来念及从前多次锥心之问,形色目光。复只低头摇首一笑,喉间涩意不减反重,缄默片刻,轻声一唤,”先生,”
抬目仍笑,却也苦涩,“文化尚能包容,血统确是刻在骨子里的——不可更改。”
极抑心中急欲喷涌而出情绪。似自那日后,再至昨日亲眼所见,亲耳听闻,辗转反侧一夜,梦中亦见往昔,再难克制。
衣袖在掌,被攥更紧,咬牙勉维平静,“只需一句异族论断。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便可抹杀所有。”
实是如鲠在喉,以为早就释然,终不过、自欺欺人,“听闻前日有扶桑武士出现在此,民众是何反应,先生应也知晓。”
楚归宁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世间多少事宣之于口不过将弱处抛于人前,一一去辩在旁人眼中也不过是戳中痛处的狼狈笑料。
字字铿锵。霎时 便觉万般万言涌于关隘,欲成滔天之势将爱憎淹没。闻言却不急于开口,捋袖替人斟上一盏。“堤高于岸,浪必摧之;才高于众,人必非之。能叫对方夙兴夜寐枕戈待旦,想必应是有势而未发。”
热茶推于人前,不远处已有书童来请。袅袅茶香间温声而笑“既是潜龙在渊,眼下束缚便只是旁人障眼的锁链。一朝看破,便可见飞龙在天。”
赵之行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四方馆
“先生…”隔雾却对一双平静无波,似看穿世事的眼。顿时明了,却也笑痴:已非当年稚童,迷雾沉瘴,如何堪不破。
神色更为肃然,捧盏在掌,躬身,以师生之礼,“大恩不言谢,小生多谢先生今日一番教诲。是小生着相了。今便以茶代酒,谢先生答疑解惑。”
自饮尽杯中茶,恰有小童来告,送人离去后。在亭中站立片刻。草木扶疏恰掩小亭,仍有诸多议论声隔墙入耳,不过淡淡撇去一眼,即离。
门口早有马车候,不待人开口多问,摆手道句“去将杯盏悄悄收拾了吧,不必惊扰。”
即命车夫驭马回程,来去皆无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