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聿湛
乾元十年十月十六 戌时 端王府
俯首案前,灯下提笔,诸侍皆候于殿外,斟酌一二,挽袖蘸墨:
阿娘亲启:
近来民间有以立后为赌开局之事,儿子得闲却也去瞧过,果真热闹。却念阿娘久居深宫,大抵久未得见这般人间烟火,故将所见所感尽述信内。
来往者众,车骑如云,此儿子第一眼所见。除却寻常平民,更有诸多世家子女,或玉冠束发,长袖宽袍,翩翩公子。或云鬓雾鬟,华裳金钗…想来尚值碧玉年华的阿娘定也是这般倾城模样。由此念及阿娘曾为哄儿子与阿澈入睡所说扶桑诸多趣事,可惜尚未听完,每每便已入睡。直至后来,阿娘却不愿再说。
情之一字,大抵实在玄妙。儿子曾阅书中有言,情可为之生,亦可为之死。而太过有情,或许真不是好事。
因情,阿娘孤身一人背井离乡,举目无亲,唯可依者,最终却不信阿娘……阿娘,实则儿子至今不敢去想那段时日。儿子怕见到阿娘,却也怕见不到阿娘。
不过落雁岁月,倘那时阿娘便如同那些被雨打落的木犀一般凋零在这深宫,大抵对阿娘而言也算是一种解脱吧。
我的阿娘,明明本是千娇万宠着长大的一国公主,何必要受这等委屈。
儿子曾听有宫人议论阿娘性格娇纵,可是儿子知道阿娘明明并非如此,只是阿娘性子从来倔强,不肯轻易服软。想来阿澈此点亦是深得阿娘真传,不过经此一事,想来却是成长不少,阿娘大可宽心。儿子亦当尽好为兄之责。
儿子亦要请阿娘原谅儿子年少无知,总因阿娘为异国血脉致使废嫡为庶而深觉命运不公。
可而今想来,阿娘身系大齐扶桑两国和平,因阿娘两国民众免受战火纷扰,两境得享太平。两国来往亦是频频,商路通畅,互通有无。儿子的阿娘分明是全天下最勇敢的人。
儿子因身为阿娘儿子,亦为大齐长子为傲。
另倘有些流言蜚语传入阿娘耳中,阿娘切勿再像从前一般冲动。有心之人有心之言,阿娘当能明辨。
另阿娘本承先帝之意嫁于东宫为太子妃,三书六礼,明媒正娶。如此纵无嫡位,应持嫡心,亦当持正妻风范。
切记!切记!
源意
乾元十年十月十七 巳时 景阳宫
昨夜便已收到来信,辗转反侧整夜,于次日提笔书写回信:
聿湛吾儿:
来信已阅。
(大意:你的心思阿娘明白,阿娘虽不敏,却也不愿意拖你的后腿。宫中的事你且放心,阿娘定当思虑再三再行事,不会让人捉了把柄去。你父皇那头你还需自己努力,却莫要太过心急反惹你父皇忌惮。)
祝愉。
随后落款封信,命人送出宫外。
有儿子与阿澈在,阿娘还请放心。
愿阿娘长乐无忧。
儿 聿湛敬上
书毕,曲肘撑案,垂首指捏眉心,以稍缓颅内疲乏之感,复沉声叫小侍送往宫内。
|